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建设发展规划
(2006年——2015年)
商洛学院中文系自2002年起与陕西理工学院、宝鸡文理学院等联合培养办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学生。2006年起,汉语言文学专业作为商洛学院首批升本的专业,正式开始招收本科学生。为了确保汉语言文学专业建设科学高效、有序有位的顺利进行,提高本专业的教育教学水平,特制定汉语言文学专业建设的第一个十年规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科学推进专业建设,全面提高办学质量,凸显专业特色。依据“立足商洛,面向陕西,服务基层,培养高素养应用型人才”的办学定位,按照“高在素养,强在技能,赢在特色”的人才素质要求,坚持培养具有错位优势的人才培养思路,为陕西和商洛的经济文化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优秀人才。
二、总体目标
1、扩大招生规模:汉语言文学专业招生人数由2006年的80人,发展到2015年在校生800人左右,即每级4个班,每班50人。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成一支精干的师资队伍,培养在省内有一定知名度的专业带头人和学术骨干。教授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的教师,高职称教师的比例要达到55℅;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达到85℅,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达35℅。以教研室为单位,形成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语言学、文艺学等四个具有优势研究方向的教学团队,争取培养省级教学名师3人左右,院级教学名师6人左右。
3、课程建设:重视教学研究,争取高层次教学改革立项;重视教材建设,主编或参编本科教材3-5部;重视精品课程建设,申报国家级精品课程1个,省级级精品课程3-5门,院级精品课程8-10门;重视教学手段的革新,基本实现多媒体教学。
4、加强科学研究:争取国家级项目2-3个,省部级科研项目8-10项,教育厅项目30-35项,院级项目40-50项以上,争取推出标志性成果,获得省部级奖励3-5项以上;平均每年发表论文80-90篇,其中核心期刊10-15篇,每年出版专著一部;每年聘请3-6位省内外专家来校讲学。
5、加强实习基地建设,提高原有实践教学质量,建设新的实践实习基地。
6、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重视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强化技能训练。
三、建设措施
商洛学院是新建二本院校,地处经济落后的商洛市,在经济实力、办学经验、人才引进、教学设备等方面与省内外高校相比,都不占据优势。为了实现以上目标,需要制定较为详尽的实施方案。
(一)扩大招生规模
招生规模是一所高校、一个院系、一个专业的发展基础,保持一定招生规模,是教育教学发展的前提。汉语言文学专业欲保持招生规模,需做到如下几点:
1、以特色吸引生源。由于办学实力的局限,本专业很难全面超越省内外同类高校,成为学生的首选目标。只有形成自己的特色,才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吸引更多生源。第一,要促使本专业形成一定的办学特色。瞄准社会发展和需要,构建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第二,要建设多门有特色的课程。如《当代文学史》课程的建设,要以“商洛作家群”作为名片,加大有关联系。第三,要培养有特色的教师。
2、以质量获取信赖。教育要想赢得民心,最重要的还是在于质量工程。只有教好每一节课,培养好每一个学生,才能逐渐建立口碑,赢得声誉。在教育质量问题上,任何人都无法做假,所以要狠抓质量关。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是教学质量、教学特色形成的人才保障,必须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切实把师资建设摆在专业建设的核心地位。具体而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1、培养高质量师资:鼓励和支持青年教师进修、读博,鼓励和支持教师参加高层次学术会议,不断提高教师的学历和学术水平。努力培养在省内外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
2、因材施用,做到人尽其才。对现有师资力量要优化配置,统筹协调,使每位老师的能量得到最大的发挥。
3、留住人才,持续发展。由于各种客观原因,我院办学过程中人才流失极为严重,要不断深化人事制度改革,真正做到用事业留人、用感情留人、用适当待遇留人,进一步激发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课程建设
课程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要积极尝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型教学模式,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和教育手段改进教学方法,注重教学与科研工作的结合,通过科研工作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并以科研成果充实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1、教材建设:教材是教学工作的主要依据,由本专业教师主持或参与编纂的教材,往往对本专业的学生更具针对性。所以,我们一方面要认真选择适合本专业学生的各科教材,也要支持和鼓励教师主编或参编本科教材,争取在第一个十年期间主编或参编本专业教材3-5部。
2、精品课程建设:精品课程是特色和质量的保障,要鼓励和支持本专业教师申报院级、省级精品课程,努力冲刺国家级精品课程。对申报精品课程的教师,给予人力、设备、技术方面的资助,为申报工作做好服务;对申报精品课程成功的教师,除了予以一定的物质奖励之外,要在年终评优、职称评定时予以政策性倾斜,提高教师积极性;对已经成为精品课程的课程,在保持质量与特色的同时,要鼓励与支持其不断创新,积极申请更高一级的精品课程,要精益求精,不断提高,努力打造具有影响力、吸引力的品牌课程。
(四)加强科学研究
作为地方教学型本科院校,科研工作要为教学工作服务,要为地域经济文化发展服务,所以要重视教改项目、应用性项目和地方特色项目的申报工作。
1、努力申报科研项目。在第一个十年内,争取申请到省部级科研项目3-5项,教育厅项目5-10项,院级项目10项以上,积极参加国家级科研项目的申请工作。其中,教改项目、应用性项目、地方特色项目应达60℅以上。
2、每年发表论文80篇,其中核心期刊10篇左右,每两年出版教材或专著一部。其中教改论文、应用性论文和地域特色论文应达60℅以上。
3、争取推出标志性成果,获得省部级奖励1-3项以上。
4、每年聘请5-10位省内外专家来校讲学,为本专业教师的科研工作提供指导与咨询;召开一次较大规模的教学、科研方面的学术会议,为本专业教师科研观点的阐发与水平的展示提供平台。
(五)加强见习、实习基地建设
实践教学是高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学生社会职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是进行实践教学的根本保障,是学校事业发展和实现办学目标的需要,也是学校与社会、用人单位互动的需要。在未来十年,本专业将加大与中小学、企事业单位的联系,为本专业学生建设30个左右的行业齐全、合作愉快、富有成效的见习、实习基地。
(六)人才培养质量
重视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培养基础知识扎实、知识结构完善的高素养应用型人才。不断提高本专业学生的就业率和考研率,争取达到同类院校的领先水平。
四、阶段计划
1、2006—2009专业建设计划
招生规模达到450人左右,;任课教师高职称比例达到35℅,拥有硕士学位的教师所占比例为45℅,其中博士学位比例为10℅;发表各类论文210篇,其中核心论文17篇;出版专著3部;争取申请到省部级项目2项,教育厅项目10项,院级项目14项;建设省级精品课程1个,院级精品课程3个;院级教学名师2人;多媒体教学站35℅;建设实习基地15个。
2、2010—2013专业建设计划
招生规模达到600人左右,;任课教师高职称比例达到45℅,拥有硕士学位的教师所占比例为75℅,其中博士学位比例为25℅;发表各类论文215篇,其中核心论文24篇,出版专著5部;争取申请到国家级项目2项,省部级项目4项,教育厅项目12项,院级项目15项;建设省级精品课程2个,院级精品课程3个;院级教学名师1人;多媒体教学占55℅;建设实习基地25个。
3、2014—2015专业建设计划
招生规模达到800人左右,;任课教师高职称比例达到55℅,拥有硕士学位的教师所占比例为85℅,其中博士学位比例为35℅;发表各类论文270篇,其中核心论文37篇,出版专著8部;争取申请到国家级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3项,教育厅项目12项,院级项目18项;建设国家级精品课程1个,省级精品课程2个,院级精品课程4个;省级教学名师3人左右,院级教学名师6人左右;多媒体教学站80℅;建设实习基地3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