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平凹与商洛学院的成长记忆 -尊龙网平台

贾平凹与商洛学院的成长记忆 -尊龙网平台
尊龙网平台
尊龙网平台-凯时尊龙app |  学院介绍  |  师资队伍  |  党建工作  |  教学工作  |  科研工作  |  学生工作  |  学科建设  |  《商洛文苑》  |  下载中心 
人文校友
提示: 网站导航组件在当前页面和配置下,没有获得可显示的导航项。
人文学院
当前位置: 尊龙网平台-凯时尊龙app>>人文校友>>正文
贾平凹与商洛学院的成长记忆
2017年12月31日 15:05  

贾平凹为商洛学院题字:我是商洛人,故乡一直是我的创作基地。

贾平凹为商洛学院题字:我是商洛人,故乡一直是我的创作基地。

2015年5月,商洛学院“评估”期间,贾平凹先生在赠送给专家组的书上题字。

2015年5月,商洛学院“评估”期间,贾平凹先生在赠送给专家组的书上题字。

2014年11月,贾平凹在商洛学院举办的“贾平凹与中国当代文学”全国学术研讨会上发表主旨演讲。

2014年11月,贾平凹在商洛学院举办的“贾平凹与中国当代文学”全国学术研讨会上发表主旨演讲。

贾平凹为商洛学院题写的校训

贾平凹为商洛学院题写的校训

虽然已是过去,记忆亦然清晰而温暖。5月中旬,商州的天空纯净瓦蓝,富氧的空气沁人心脾。雨过天晴,商洛学院校园干净如洗,花艳草绿,树叶闪亮。万名师生精神抖擞,紧张有序的准备迎接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专家组进校考察,校园弥漫着一种全力拼搏又忐忑不安的紧张气氛。就在最需要鼓劲加油、助推一把的时刻,我们的平凹教授回来了!喜讯传开,全校师生的心情和表情一下子灿烂活泛起来,纷纷赞叹“贾老师这人对咱学校真够意思!”“真够意思”是商洛方言,表达对人的高度认同、特别崇敬。支撑这方言表达的,是一个闻名世界的文学大家和一座秦岭深处的山水小城、一所蓬勃向上的地方高校30年来的深厚情谊。

平凹唱响了商州

平凹在商洛生活了19年才去了西安。商洛的山水草木、阳光空气、玉米土豆、世风民情,养成了他的气质秉性和生活习性,也决定了他难以改变的心灵底色。商洛,即平凹笔下的“商州”,这里涵养着他的生命根须和童年情感,也是他文学创作的基地。平凹的“商州”,亦如老舍的“北京城”、孙犁的“白洋淀”、沈从文的“边城”和莫言的“高密”。平凹因“商州”这块文化胎记而驰誉文坛,商州也因贾平凹这张名片而知晓天下。“商州”成就了平凹,平凹唱响了“商州”。五年前,平凹为故乡写了一首歌《秦岭最美是商洛》,后经著名作曲家赵季平谱曲、著名歌唱家谭晶的演唱,成为歌唱商洛的最美旋律,“秦岭最美是商洛”也被誉为“一句话的经典”。商洛学院是商洛的最高学府,其特殊作用无可替代也不言而喻。平凹对这所高校关爱有加,在学校由商洛师专成长为商洛学院的每一个关键时刻,全校师生都能看到他的身影,感受到他的力量。平凹的牵挂、关爱和助推,丰富着、温暖着商洛学院的成长记忆。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商洛师专刚刚与商洛师范学校分离,从商州东龙山迁移到现址,晴天一身灰土,雨天两脚黄泥,师生戏称筒子鞋为“校徽”。校园里的人行道,都是师生一撅头一撅头慢慢挖出来的。学校临时搭建了二百多平方米的牛毛毡简易房,作为学校食堂。正在修建的食堂兼礼堂(报告厅),也只是钢筋水泥框架,还没有完工。当时已在全国文坛声名鹊起的贾平凹,就是在这样的毛坯房“礼堂”里,和京夫、费秉勋、孙见喜等著名作家和学者,为师生讲文学谈创作,为学校发展鼓劲加油。那是1986年6月13日至15日,中文系举办“文学评论与创作讲习会”,秦岭深处的大学生,货真价实地、美美地过了一把追星瘾。这次讲学,其实是在秦岭深处播撒文学的种子,学生大开眼界,心中荡漾着文学梦想:这商洛山里竟然出了这么多文学家,不由自主地仰望起文学来。活动结束时,平凹应邀给中文系题词“钟秀”,给教务处题词“教学相长”。当时,笔者还是刚到中文系任教一年的毛头小伙,也想请贾老师写幅字,他问“写啥?”我说自己是学历史的,就写“求实”吧。他就写了幅“求实”,并落款“王思怀正之”。一年后,作家出版社出版了贾平凹第一部长篇小说《浮躁》,这“商州系列”的第一部作品奠定了他在文坛的实力派地位,并获美国美孚文学奖。有人不禁感慨,“当时还没看出来,那么朴素又嘴笨的一个人,还能咥大活!真本事,不是吹出来的。”

全国第一个研究贾平凹的学术组织

八十年代中后期,平凹的文学创作成果丰硕,势头迅猛,已显露出大家迹象,引起学术界的关注。1990年,西北大学费秉勋教授的《贾平凹论》正式出版,这是全国第一部研究贾平凹的学术专著。1991年,商洛师专中文系成立“贾平凹研究小组”,这也是全国第一个以贾平凹为研究对象的学术组织。为了推动研究,学校派笔者到西安,请贾老师提供出版的书目。他当时居住在西安市莲湖区的大皮院,房子不大,客厅里摆了一张旧的八仙桌,桌上有一个直径2尺多的大口青花瓷碗,碗中斜靠着一支特大的毛笔。贾老师坐在八仙桌边,用钢笔认真写下两页纸的出版书目和获奖目录。之后,又在家里翻箱倒柜、爬高钻低搜腾了一些有复本的存书,给予刚刚成立的贾平凹研究小组以最基础的支持。研究小组也不负众望,于1994年完成《贾平凹的语言世界》研究并出版,较早地为学校培养了一批科研骨干。

随着贾平凹研究的不断深入,学校与平凹联系也更多了。2000年底,应学校邀请,平凹亲自出面动员了陈忠实、京夫、肖云儒、费秉勋、畅广元、王仲生、孙见喜、方英文、陈彦等作家评论家汇聚商洛师专,在学校集中“轰炸”了三天。单看这份名单,不难想象,全校师生受到多么强烈地文学激励和学术启迪!这次活动中,除了讲授文学创作经验,还探讨了一些文学现象和文学理论。比如,“商洛作家群”概念的提出,平凹首次谈到商洛作家群的成因:“有自然环境山水即风水的因素,商洛的风水比较好;再一个是文化环境,即商洛处于中原文化与楚文化的过渡地带、交汇区;还有就是商洛人的性格适宜于搞这个行当;再是经济不发达,很多人把搞文学创作当做一种生存手段;最后,当地的人文环境比较好,各界领导都很重视。”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以贾平凹为核心的商洛作家群研究和以商洛民俗为重点的商洛文化研究,成为中文系教师的重点研究方向,贾平凹研究小组也于2004年发展为“贾平凹暨商洛文化研究所”。研究所连续推出了《当代商洛作家群论》《商洛民俗文化述论》《贾平凹心阈世界》《商洛作家与地方文化研究》《商洛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等成果。同时,在学校开设了商洛作家群研究、贾平凹研究、地方民俗研究等选修课程。平凹以其丰硕的文学成就和巨大的文学影响,成为我们学校宝贵的教学科研资源。域外很多学生也因为贾平凹才知道中国有个地方叫商洛,报考商洛学院,也是想“到贾平凹成长的地方去读书!”

力促商洛师专升本

2005年是学校由专科升格本科的关键时期,“升本”关系到240万商洛人民渴望“商洛应该有一所本科高校”的梦想能否实现。平凹得知学校在努力“升本”,撰文《热切的盼望》以表达自己的心声:“商洛的党政领导和社会各界非常关怀、拥戴和寄厚望于商洛师专,商洛师专又努力地在硬件和软件上提升自己。也如此,十多年来我和西安的一帮作家、学者经常被邀回去讲课,举办文学活动,与学校师生建立了亲密关系。当我们获知商洛师专在申报商洛学院的消息,我们深感振奋,如果申报成功,将会培养更多更好的人才服务于山区,对改变山区面貌那作用就大了。经济落后说到底是教育落后,商洛急需要人才,极需要培养人才的高等学府,已经有此条件和机会,我们热切盼望着!”

平凹不仅撰文为学校发展鼓与呼,还硬是在已经确定的日程中挤出时间,安排回学校支持“升本”的行程。但是,教育部专家组从辽宁赶赴学校考察的时间多次变动,因此告诉平凹来校的时间也就反复更改,以致于把他的其它日程完全打乱了,到最后学校都不好意思跟他说这件事,可他在每次接到时间变动的通知时,只说一个字:“行!”他还提出自己带车来,不让学校去接,校领导说“这怎么行啊!”平凹说:“咱都是自家人,客气啥,我答应去就一定会按时到。”2005年11月15日,平凹自己带车如约赶到接待专家的香菊酒店,连水都没顾上喝一口就加入到迎接专家的行列。来校考察的专家们,一路上的中心话题也是平凹以及他新出版的《秦腔》。所以一下车,省教育厅薛耀瑄副厅长就高兴地拉着贾平凹给专家介绍,这时离午餐时间仅剩10多分钟了,可大家还忙着与平凹合影。

下午3时,平凹陪专家到学校参加汇报会,并发表了五分钟真诚感人的讲话。他说:“‘升本’可以说是商洛师专的一件大事,也可以说是商洛240万人民的一件大事,我有幸参加这个会,见到这么多平常也见不到的专家,而且一下子就是八九位权威人士,非常高兴!”

“作为一个商洛人,也作为商洛师专的一名兼职教授,我对这儿特别熟,也非常希望本地有一所本科院校,因为商洛属于一个革命老区,在建国以来,国家虽然曾经重点进行过扶持,但商洛的高等学府也就只有这个师专,这是其一。其二,商洛虽然坐落在山区,文化积淀却特别深厚,尤其是民间文化氛围很浓,在省内外的文化地位是很高的。至于商洛地区的文学创作、戏剧创作在省上可以说是排首位的,在全国也是有影响的。以文学创作来说,从商洛走出到西安的主编、作家就有三十多人,作为秦楚文化的交融地带,虽然贫困,但人杰地灵,人人爱好文化,文化极为厚实。其三,商洛师专多年来为社会培养了大批优秀的人才,成为本地区各中、小学校的骨干教师,但是商洛缺少本科层次的人才。到西安及外地上学的学生大部分都不回来,为商洛地区做贡献的主要是师专的毕业生。这个学校在商洛地区的作用特别大。其四,师专在学科建设上有自己的特色:一个是很重视对外的学术交流。我自己经常和西安的一些作家、专家、学者回来作学术报告,进行学术交流活动,自己至少有十多次;另一个是学校还成立了研究商洛文化的一个专门机构,虽然主要任务是研究我,但实际上涉及整个商洛文化,像这样的机构就我所知在全国其他学校都还没有,我觉得很有特色,他们已经出了好多著作,在国内很有影响。”

“从以上这几方面来说,商洛师专很有优势。商洛急需一所本科学校。而且,目前各方面条件都已成熟。作为一个商洛人,作为商洛师专的一员,我一方面向各位专家表示感谢,另一方面也希望学校‘升本’的愿望能借助你们的指导早日实现。”

讲完话,他悄悄退出会场,给赠送专家的图书签名。签完名,又悄悄地赶到会场听会。专家质询的环节过后,平凹在楼道悄悄地对我们说,“你看人家专家到底是专家,是大学问,说的多好,都在点子上。咱们还是见识有限。”

下午6时40分汇报会结束,平凹把自己签名的《秦腔》逐一赠送专家。专家们高兴地接过书,又挨个与平凹合影留念。有的工作人员也抓住机会借一本书,和贾老师照一张像。那种自然真诚、温馨和谐的场景,令人难以忘怀。

次日上午,教育部专家在学校考察。平凹来到贾平凹暨商洛文化研究所,在资料室,看到他公开出版的所有作品的不同版本,惊讶地说:“你们手头拥有的书,有一些连我自己都没有。”他发现研究所还收藏了不少商洛民俗器物,更是来了兴致,一会儿摸摸这个,一会儿问问那个。参观过程中,平凹一再表示:“我自己实在没有什么值得研究的,没想到你们的研究所能下这么大的工夫,作了这么多的工作!”他强调应该以整个商洛的文学和文化作为研究的重点,这对地方文化的繁荣和发展一定会产生极大的推动作用。他说自己会更加努力,一方面创作更多更好的作品,一方面会提供更多研究所需要的资料,以此报答广大读者和研究者长期以来对他的厚爱。在研究所考察指导结束时,平凹竟然一口气题写了四幅字,给研究所题写“我是商洛人,故乡一直是我创作的基地”和“书道惟寂寞,文章惊恐成”,给中文系题写“大美中文”,又给新建的图书大楼题写了“图书馆”三个大字。每每提起这事儿,没有几个人相信平凹会主动写字,而且一写就是四幅。从研究所出来,随行人员悄悄地问他:“您今儿个咋这样高兴,咋恁卖力,咋破了自己多年的规矩呢?”他笑而不答。走出校园,他不让任何人陪,中午和几个朋友一起吃了碗糊汤面,赶回了西安。

2006年2月,平凹倾情支持的商洛师专变成了商洛学院,商洛240万人民的梦想实现了!商洛有了一所全日制二本高校,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的1万多名学子从祖国的四面八方,为了成长成材的共同目标云集这里,为商州这座美丽的山水小城,增添了更加浓郁的书香韵味。

“贾平凹”已成为商洛的名片

随着平凹在国内国际的影响不断增大,“贾平凹”已成为一个符号、一种资源!2013年,商於古道文化景区被列为陕西省十大文化旅游景区项目,政府投资数亿开发商於古道上平凹旧宅所在的棣花镇,即贾平凹小说《秦腔》里的清风街。2014年国庆节,以平凹旧宅为核心的商於古道棣花古镇景区开园纳客,10万多名游客云集“清风街”,和“刘高兴”合影,吃“商州”小吃。景区内的宋金街上,一座两层小楼成为商洛学院服务地方经济文化建设的窗口。就这样,一位作家、一所高校、一个古镇、一院旧宅,连同这里的商山书院、四皓墓园、魁星楼、二郎庙、古驿站……丰富着平凹与“商州”的故事,建构着作家与故乡的关系,也帮助人们去追寻秦岭深处的中国记忆。

2014年11月6日至8日,商洛学院和丹凤县人民政府联合举办“贾平凹与中国当代文学”全国学术研讨会。平凹实在太忙,以至于研讨会的诸多事项,包括请他担任省级重点研究基地“商洛文化暨贾平凹研究中心”名誉主任等,都是我们在沪陕高速商洛出口敲定的。会议如期召开,平凹亲临会场,在研讨会开幕式上发表了《我的故乡是商洛》的精彩演讲,他说:“商洛虽然是山区,站在这里,北京很偏远,上海很偏远。虽然比较贫穷,山和水以及阳光空气却纯净充裕。”“我就是从这块地里冒出来的一股气,幻变着形态和色彩……我是商洛的一棵草木,一块石头,一只鸟、一只兔,一个萝卜,一个红薯,是商洛的品种,是商洛制造。”“自从去了西安,有了西安的角度,我更了解和理解了商洛,而始终站在商洛这个点上,去观察和认知着中国。这就是我人生的秘密,也就是我文学的秘密。至今我写下千万文字,每一部作品里都有商洛的影子和痕迹……那都是文学的商洛。其中大大小小的故事,原型有的就是商洛记录,也有原型不是商洛的,但熟悉商洛的人,都能从作品里读到商洛的某地山水物产风俗,人物的神气方言。我已经无法摆脱商洛,如同无法不呼吸一样,如同羊不能没有膻味一样。”演讲结束,平凹被众多的新闻媒体围堵采访。脱身之后,他又悄悄进入会场,倾听学者发表观点,不停地记着笔记。来自国内外的百余名学者,围绕贾平凹与中国当代文学、贾平凹与“商州”、贾平凹文学艺术的世界传播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研讨,一时间成为全国媒体报道转载的热点新闻。2014年底,商洛学院“贾平凹暨商洛文化研究所”升格为陕西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商洛文化暨贾平凹研究中心”。贾平凹研究及地方文化传承成为商洛学院三大办学特色之一,“贾平凹”已镶嵌在商洛学院的大学架构,融入了商洛学院的内涵建设和大学文化。

全身心支持商洛学院发展

研讨会之后仅仅半年,在商洛学院迎接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的重要时刻,平凹再次缝里插针安排时间,应邀到商洛文化暨贾平凹研究中心指导工作。在此前的电话沟通中,平凹先生真诚表示“事情实在太多。但家乡的事,还是要帮的。”4月30日上午,我们按响了平凹的门铃,他客气的出门招呼入座,然后亲自烧水泡茶、递烟。围坐在他客厅的茶几旁,汇报了研究中心工作和学校评估的事,分享着他与“商州”人和事的记忆。还顺便送去学报编辑部编印的《贾平凹暨商洛文化研究专辑》和文传学院《我们》报“贾平凹与中国当代文学全国学术研讨会”专版,请他指导。交谈中,他建议学校出台政策,激励更多青年教师投身研究,多写文章。还肯定学校开展“商洛民俗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很好,要深入搞,多出成果”。茶续三遍,看到先生“上书房”门神画的提醒:“我家主人在写作,请勿打扰”,知道他时间珍贵,我们便起身告辞。5月9号晚,窗外飘着细雨,平凹来电话说他已经赶到商州,问明天活动咋安排。当他知道早到了一天时,说了一句:“咦,一直操心着害怕误事儿,还提前了一天。”第二天他利用早到时间,考察了洛南县境内具有800多年历史的古村落鞑子岭。学校主要领导去房间看望,他说从鞑子岭下来和朋友在洛南吃了模糊面,下午五点就赶回来了。校领导十分感动:“多好的一个人啊!他对学校发展支持太大了,我们要永远记住他、感谢他、学习他!”晚上,平凹与专家们见过面,专家组的贺祖斌教授还兴致勃勃地询问他考察鞑子岭的感受,敏锐捕捉到平凹对乡村传统文明断裂的忧虑。这短暂的交流,后来就转化为《南方周末》2015年5月29日刊发的署名贺祖斌的文章《心疼你的家乡》。

5月11号的商州,天朗气清!上午8点半,平凹参加了商洛学院迎接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工作汇报会。汇报会结束,我们有幸全程陪同贾平凹先生后续活动。走到图书馆大门前,我们仰望“图书馆”三个烫金大字,叙说着画龙点睛的艺术效果。平凹一眼就认出这是自己写的字,说了一句“好着呢”!走进“贾平凹工作室”,房间内光线充足、整洁温馨,平凹说“这地方很好”。我们顺势请他有时间就多来这里指导,他说“会来的”。我们简单汇报了研究中心的发展规划和近期重点工作,他予以肯定。落座后点燃一支烟,没顾上喝茶,就伏案在《秦腔》上签名,一口气签了几十本。身边的师生又请他签名、合影,他一一满足。在暂短的间歇时间,我们请教墙上他早年画作《一条线》的寓意,又聊起省内其他一些作家的作品和书法。他看着室内悬挂的十年前给研究所题写的“文章惊恐成”那幅字说:“写字,毛笔应在纸上跐着走,不是滑着走。你看这‘成’字,它的结构和笔画,有些味道”。谈到他文学作品的传播,我们说域外人不能准确领会作品中的商洛方言是个问题,他脱口而出:“你们可以研究啊!”他强调加强商洛地方文化研究,解决地域文化对外传播的障碍。他在研究中心的签名簿上,看到京夫、孙见喜、方英文、陈彦、尤西林、李浩、党怀兴、吴义勤、李星、李国平、段建军、刘玮评、韩鲁华、李震、冯西哲、杨乐生、仵埂等等著名作家和评论家的墨迹,似乎感受到支持研究中心发展的巨大力量,看到了研究中心一步一步前进的脚印。在我们邀请下,他也高兴地为研究中心题词:故乡是我文学立身的全部。他浏览了文传学院主办的《我们》报合订本,提笔为《我们》报题写“我们走在大路上”,鼓励仰望文学的学子们。

9点40分的时候,教育部专家们来到研究中心考察,平凹一一和专家招呼、握手、赠书、合影。一位专家激动地说:“我们一下车,听校长说贾先生在学校,很惊喜。能和贾先生合影,十分难得。”一位随行人员和平凹合影后,感慨“这一回来着了!”

我们陪平凹在校园等车返回西安的时间里,很多师生涌来和平凹合影,他是来者不拒。忽然,一阵风,乱了他的头发,他笑着说:“风把头发吹得乱地,等会儿再照。”大师的可爱和率真,演化成师生内心的崇敬和脸上的微笑。他整理好头发,继续合影。那一天,似乎过得特快。但是,商州明媚的阳光、平凹美好的形象,永远定格在全校师生的精神镜像中,牢固刻印在商洛学院的成长记忆里。

和很多同事一样,我们见证了学校的成长足迹,也收获着平凹的美好记忆。在我们有限的交往中,他不仅是令人心暖的贵人,更是让人仰视的高人,不由自主的想到孔子所言“敏于行而讷于言”的君子!平凹“敏”得超群,“讷”得可爱,分明在春风风人、夏雨雨人,心中装着一个很大很大的爱的世界,但他,就是不说!我们常想,一个集名望和畅销于一身的世界级文学大家,为了故乡一所普通高校的发展,竟然像一个温顺听话的孩童一样,几十年来毫无怨言地任人“摆布”甚至主动“配合”,这不就是古人所说的“不言之化”吗!一个大笔如椽、草木知威的人物,却从不喜欢到大场面赶热闹,不喜欢大声地说话,不喜欢高高地站立,似乎总爱“卧着”。一个伟大的作家,就这样没有了架子。没说过一句硬话,但也没做过一件软事。他曾说他是“病人”,其实他是“卧虎”,“卧着,内向而不保守,寂静而有力量,平波水面,狂澜深藏。”人如其文,他的生活风范形象地呈现了他的文学“卧虎说”:拙厚,古朴,旷远!而这,正是东方的韵味,是我们民族的姿态。他,“卧”了个恰好!在商洛学院人的记忆中,平凹教授分明是一个喜欢“卧着”的伟丈夫。

上一条:我院2013级校友王帅
下一条:记我校81届校友熊道宇
 

尊龙网平台的版权所有:商洛学院人文学院
地址:陕西省商洛市北新街10号商洛学院
邮编:716000
电话:0914-******

 

 

网站地图